2021年4月30日星期五

欣赏一个人,始于颜值,敬于才华,合于性格,久于善良,忠于人品

 欣赏一个人,始于颜值,敬于才华,合于性格,久于善良,忠于人品。


有人光鲜亮丽却也咄咄逼人,有人其貌不扬却让人心生好感。前者让人窒息,后者让人舒服。


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,他们也许貌不惊人,也许才不出众,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的魅力,让你想要与之接近,放下心防,倾诉心中的秘密?


一个人从表到里,可以分为五个层次:外貌,能力,脾气,品格,品性。


对应的品质同样是五个层次:颜值,才华,性格,善良,人品。


细细品味,这五个层次,既是身处世间的识人之法,也是涵养内心的修行之途。


始于颜值,敬于才华,合于性格,久于善良,忠于人品——这便是那条完整的路径。


01.


始于颜值


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


自古人们便津津乐道于西施、貂蝉、王昭君、杨玉环的四大美女,潘安、兰陵王、宋玉、卫玠的四大美男。


只是古人眼中的颜值,不以美丑论英雄,而是关注气色神采。


三国时曹操有一次要接见匈奴使者,觉得自己身材矮小、貌不出众,就让高大帅气的崔季珪冒充自己,曹操本人却提一把刀站在旁边。


匈奴使者要回去时,曹操让间谍问使者:“你看魏王(曹操)怎么样?”


使者回答:“大王容貌端庄、举止文雅,但是站在一边,提刀的那个人是个英雄。”


史书上记载曹操“容貌短小,而神明英发”,所言不虚!


容貌是天生的,我们无从选择。


而说到颜值,容貌却不是第一位的,第一位的是气质和气场。


正如有的画一眼看上去美,可是越看越乏味;有的却是初看了了,却越品越有味道。


识人,要观其内;做人,要养于内。成之于内,自会发之于外。


气质和气场从哪里来?眼中的审美,身上的阅历,脑中的见识,心中的涵养。


最直接的便是读书,苏东坡所谓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曾国藩所谓“读书可变化气质”。


你的气质里,藏着你走过的路,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。


02.


敬于才华


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,必定是低调的人。


老子说“天之道,损有余以补不足;人之道,损不足以奉有余”。


只因天地无限,重在均衡,需要通过取长补短去实现。
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,都有别人所比不了的地方。


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,自己的长处是什么,然后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发展。


西方有个“木桶理论”,说的是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,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木板里最短的那一个。


而人生却不是一只桶,桶再大能装的水也有限,况且中国人忌讳的就是一个“水满则溢”。


人生是一条路,你手中的木板有多长,才能架起多长的桥,才能越过多宽的沟,于是才能走多远的路。这条路,才是通往无限的。


据说贺知章对李白一见倾心,初次见面时就解下身上金龟,抵押换酒与李白豪饮,这种对才华的敬慕与欣赏正是一种尊敬。


真正的才华与智慧,是一种见识。他们的魅力来自丰富,内敛,温情,善良,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气质。这样的人,可敬、可交、可做。


03.


合于性格


性格,一半是天生,一半是养成。


好的性格没有固定的定义,简单的说,就是要让别人喜欢你,拿出一张纸,把身边10个朋友每个人身上你喜欢的性格写下来,然后变成自己所拥有的,这就是好的性格。


物以类聚人以群分。同类性格的人容易合得来,投脾气。


而能与绝大多数人合得来,就需要有修养,温和持重,如同古人所言,“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”!


有的人也许貌不惊人,却有一种性格魅力,让人舒服,让人想要与之亲近。


和这样的人在一起,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,品一杯醇厚的热茶,看一朵花静静地开放,平静中含有淡淡的喜悦。


04.


久于善良


“善人者,人亦善之。”


善良就是与人为善,心有善念,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,所以古人说:“善为至宝,一生用之不尽;心作良田,百世耗之有余。”


李叔同早年做音乐教师,有一次上课,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,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。下课后,李叔同请那两位同学留下来,用很缓和的声音对他们说,下次上课不要看闲书或者随地吐痰。


两个学生刚要申辩,李叔同向他们鞠了一躬,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。


只有善良才有长久的影响力,当一个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时候,一切尘世间的浮华光景早已退却,只有一个个平等和应该尊重的灵魂。


当善良遇见善良,就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。


05.


忠于人品


总的来说,欣赏一个人就是欣赏他的人品。


古人认为,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是“三不朽”,首先就是“立德”。


同样,做事先做人,关键看人品。


人品好的人,自带光芒,无论走到哪里,总会熠熠生辉。


人品好的人一定是细心体谅他人,极具同情心的,他的魅力来自丰富,内敛,温情,慈悲,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高贵。


人品好的人一定是细腻而聪明的,做事讲道理,说话有分寸,能把每一句话都说到你心里去,以柔克刚,化解问题于无声之处。


有时只是一个眼神与举动,都可以让人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暖意。


始于颜值,敬于才华,合于性格,久于善良,忠于人品。


做人如此,交友亦如此。世间纷扰,乱相敝目,混沌蒙心。守得住这条正道,才能在万千人当中,交下最值得交的那个;在万千种选择中,选出最有意义那种。


做人如此,交友亦如此。


若能如此,便是不枉此生。


文/诗词君

#转载文章

2021年4月29日星期四

到了一定年龄,你终将不争不吵不炫耀

 到了一定年龄,你终将不争不吵不炫耀


01.


不争,是人到中年独有的智慧


分享一则很有趣的寓言小故事:


一只河蚌张着蚌壳,正悠闲自得地在河滩上晒太阳,突然飞过来一只鹬鸟,伸嘴就啄它的肉。


河蚌急忙合上两片壳,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。


鹬鸟使出浑身解数,都拔不出嘴,气呼呼嚷道:“快松开!你这愚蠢的小家伙!”


河蚌得意洋洋起来:“偏不,让你啄我,我耗死你。你这样一天,两天,三天……吃不了东西,早晚得饿死。”


鹬鸟不甘示弱地回击道:“那咱就看,谁能熬得过谁,你这么一直夹着我,你也回不去河里,一天,两天,三天……迟早会脱水而死。”


河蚌和鹬鸟争论不休,谁也不肯先让步,放对方一条生路。


这时,有个渔夫恰巧路过,见到这一幕,喜不自禁地把河蚌和鹬鸟都捉了回去。


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典故了。其实,倘若河蚌和鹬鸟能彼此放过,也不至于落到两败俱伤的境地。


可仔细思忖起来,河蚌和鹬鸟的愚蠢,又何尝不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呢?


年少时,总是汲汲营营,四处争高下、争意气、争虚名、争虚利,等到吃了亏、跌了跟头、摔到头破血流、遍体鳞伤,方知不争、不抢才是做人的大智慧。


《甄嬛传》里有过这样一句话,“有时候不争,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”,到了一定年龄,终于领悟到这句话的真谛。


跟家人争,争没了亲情;跟爱人争,弄伤了感情;跟朋友争,冲淡了情义。争的是理,输的是情,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。


那些满心算计、见不得别人好的人,即使争得一时风光,也收获不了长久的快乐。而不居功、不自傲、不愤愤然的人,才是真的赚翻了。


容得下世界,接纳得了别人,福气才会更盛,运势才会更好。


更何况,缘来缘散,命运自有它的安排,是你的,谁也抢不走,不是你的,再争也没用。


02.


不吵,是岁月对永恒的静守


人到中年,历经了生活的波澜,看淡了世事的沧桑,更愿意静静地守着岁月,寻得一方心灵的净土。


不再在意那些表面的浮华,不再计较一时的得失,不再把时间消耗在无休止的争论上。


就像林肯说的:“与其跟一只狗争路走,不如让狗先走一步。如果被狗咬了一口,你即使把这只狗打死,也不能治好你的伤口。”


没有什么是应该的,也没有什么是不该的,那都不过是一念之间罢了。这世间事,除却生死,哪一桩不是闲事,有什么可争吵可气恼的呢?


“他强由他强,清风拂山冈;他横由他横,明月照大江”,宠辱不惊,自在洒脱,才是智者该有的姿态。


生命中值得期待的事还很多,我们时间宝贵,一分一秒都别浪费在不开心上。


与其争吵,不如留点空闲,去赏一朵花,望一片云,品一杯清茗,见识见识更广阔的世界,让自己的心变得开阔。


那些早晚要经历的事,别再苦苦烦恼,顺其自然接受就好。


不要总过问路的尽头是什么风光,真正该在意的是一路走来的风景。多看看途经的盛放,自能收获满心的欢喜。


当你不喧不吵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的时候,就是真正的成熟了。


03.


不炫耀,是生命在优雅中变老


到了一定年龄,终于明白:幸福没有标准答案,快乐也不止一条道路,一山更比一山高,炫耀是最肤浅的事。


真正优秀的人,不会打压别人的自信、小瞧别人的成功、干扰别人的喜悦,更不会随意嘲笑别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。


对那些微小的幸福,也会怀着温柔、真诚的心意,发自肺腑地报以祝福。


年轻时,一点点成绩,总是恨不得敲锣打鼓渲染给整个世界听。


如今才幡然醒悟,一个人越炫耀什么,内心反而越缺少什么。


诚如亦舒所言:“真正的淑女,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。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,去过什么地方,有多少件衣裳,买过什么珠宝,因为她没有自卑感。”


如今,终于能明明澈澈的懂得:生活是让自己快乐的,不是晒给别人看的。


多取悦自己,不为虚名所累,才能拥抱命运的更多馈赠。


从今天起,不争不吵不炫耀,不怒不嗔不浮躁,知足常乐,心怀感恩,珍惜该珍惜的,放弃该放弃的。


愿你从容坦荡、自信乐观,在优雅中慢慢变老,愿你被很多人温暖,也温暖很多人。


文/一本叔

#转载文章

2021年4月28日星期三

人生歪理,歪得很有道理

 人生歪理,歪得很有道理


1:我这人从来不记仇,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。

感悟:

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,你越大度,别人就越得寸进尺。有句话说,忍一时越想越气,退一步越想越亏。反而是,有仇当场报仇,有恩当场报恩的人,活得最舒坦。


2: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,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也没替你想过。

感悟:

人人都告诉你,做人要善良。这没什么问题,但做人最大的问题,就是不会拒绝。不懂得拒绝的人,一次、两次,会有后来的无数次。你即使把自己累死,也不会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。因为对方习惯了你的顺从,你的“好心”。成全了别人,恶心了自己。滋味难受。


3:好人成佛需要九九八十一难,可是坏人只需要放下屠刀。

感悟:

说来很奇怪,往往更懂事的那个人,最受委屈。

你说不公平,这个社会往往还真就这么不公平。身边人对坏人的容忍度总是很高,对好人的要求却总是苛刻。好人难当,一点没错。


4:等忙完这一阵,就可以接着忙下一阵了。

感悟:

我们通常会说服自己,忙只是暂时的,等做完了眼下的,就能空下来了。事实上,这样的境界永远不会到来,因为旧的事情刚做完,新的事情立刻接踵而至。人永远都忙不完。事情会一直都在,但亲人、爱人,不会永远等你。


5:活着的时候开心点,因为我们要死很久。

感悟:

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态度,真的很重要。开心,一天就这样快乐地过去了;不开心,一天也是心塞地捱过去。一生真的好短暂,要选择让自己舒适的生活态度,为自己而活。


6:有的人是来爱你的,有的人就是来给你上课的。

感悟:

我们会和很多人遇见,这其中有一些人,会给你爱。另外一些人,会给你伤害。有些缘分是好事,有些缘却是孽缘。不过它既然来了,也总会教会你一些什么。比如认清人渣,更明白什么是爱。


7:你可以爱一个人到尘埃里,但没有人会去爱尘埃里的你。

感悟:

千万不要为了谁,就轻易付出全部。不要为了谁,就变得卑微。你卑微去爱人,他不会因此而感动。反倒是你自己,禁锢了自己,失去了为人的自由。一个失去自由的卑微的人,有什么是值得别人去爱的?没有。


8:当别人和你说忙,是他要留时间给更重要的人。

感悟:

把你放在心上的人,不会拿“忙”当借口。大多数的忙,大多数的不联系,都是因为:你在他心目中,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位置。他不是忙,他是不在乎。


9:一路上有你,苦一点也愿意,苦很多就算了吧。

感悟:

能有一个和自己一起吃苦的人,是幸福的。尤其是女孩子,认定一个人,愿意陪他吃苦,那当然没问题。吃一阵子苦,没关系。一直吃苦,那还是醒醒吧。所遇是不是良人,你该想一想了。不能因为一时的感情,就失去了一世的安宁。这些人生歪理,听起来有些不正经。但细细想来,其实每一句都是大实话。

人生歪理,歪也歪得很有道理!


文/白小姐

#转载文章

和相处不来的人在一起 你会累死

 曾有科学研究认为:人是唯一能够接受暗示的动物。


也就是说,你的情绪和感受,你的心态和生活,都会因为你身边的人而受到影响。


生活里,我们常常感到疲惫,常常觉得累,其实归根到底,跟我们身边的人有很大的关系。


跟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,身心愉悦,可跟相处不来的人在一起,真的会累死。



三观不合的人在一起,是种消耗


常听人劝,一定要跟三观一致的人在一起。


可见三观,对于两个人相处是至关重要的。


一个跟你三观不合的人,不仅思想无法同步,做事无法同频,节奏无法一致,甚至连最基本的沟通,也经常是鸡同鸭讲,你在说东,他以为是西。


三观不合的人,当你欢欢喜喜想要去旅游时,他不仅不会支持你,还会觉得你花钱找罪受,努力试图说服你还是宅在家舒服;当你想要去吃西餐的时候,他不仅不会陪你,反而指责你故作高雅;当你空闲时间读书时,他不但不鼓励你,反而在心里觉得你是在装文艺。


跟一个三观不合的人在一起,是一种折磨,也是一种消耗。


而跟三观一致的人在一起,才是一种享受。因为一个三观一致人,总能尊重你的爱好,维护你的体面。


你分享快乐的时候,他不会觉得你是在刻意炫耀;你诉苦的时候,他不会认为你矫情;你因为一件小事情绪波动的时候,他不会觉得你玻璃心。


人,无论什么时候,如果试图跟一个三观不合的人讲清楚你的感受,永远是没用的,就像你说大海很漂亮,他却说淹死过很多人。这样的人,相处起来只能随时随地让人火大。


有句话说得好:


相爱容易,因为五官,相处不易,因为三观。三观,往往决定着两个人适不适合在一起,更决定着两个人能不能稳定长久地在一起。


三观不合,多说一句都是废话,多看一眼都是浪费,多处一天都是一种消耗。



不懂你的人,只会折磨你


万人追不如一人疼,万人宠不如一人懂。


很多时候,我们在感情里磕磕绊绊,不过都是在苦苦寻找一个知冷知热,懂自己的人。


因为只有懂你的人,才能相处舒服。


一个懂你的人,不用你多说,他就能明白你的心思。


当你给他发消息时,他会知道如果不尽快回复,你就会胡思乱想,衍生出很多担心和牵挂;当你心情不好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,他会静静地陪着你,哪怕一句话不说,他也能明白你心里的委屈;当你工作不顺时,他不会滔滔不绝地给你讲一大堆话来告诉你每个人其实都一样,而是默默地心疼你的不易,理解你的困难。


一个懂你的人,就算默默相对也能息息相通。他能看穿你眼泪背后的委屈和失落,也能看穿你偶尔笑容背后强装的坚强。


跟一个懂你的人在一起,很多话不用开口,他就明白了所有,你不想说的,他也不会刻意去打听。跟这样的人在一起,再苦的心,也会暖起来。


人,不怕孤单,就怕没人懂。


一个人若不懂你,你把喜欢的东西分享给他就是自取其辱,一个人若不知你,你把真实的感受讲给他就是自作多情。


跟不懂你的人在一起,是一种折磨,也是一种煎熬。



性格不相投,只有针锋相对


罗曼·罗兰曾说: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际遇。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,那么,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。


性格,往往是决定一个人跟你能否相处顺畅的重要因素。现实中,有太多的情侣和夫妻,都因为性格不合而事事产生矛盾,导致关系难以长久。


一个跟你性格相冲的人,你看不惯他的安静沉默,他瞧不上你的闹腾聒噪,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,总能引起误会和冲突。


而两个个性都很要强的人,就像针尖对麦芒,在一起必然不可避免地刺到对方。


两个人在一起,如果性格柔弱的那一个永远选择妥协和忍让,而性格强势的那个一味固执和霸道,这样相处模式,迟早会导致感情分崩离析。


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,也没有完全契合的两个人。


跟性格相投的人在一起,并不是意味着找个跟你性格完全一致的人,而是找个愿意考虑你的立场,理解你的感受,欣赏你的爱好,并愿意跟你磨合,成为最适合彼此的那个人。


性格不相投的人,相处起来只能是针锋相对,矛盾重重。


正如有句话所说的:再多的怦然心动,也抵不过性格不合造成的折磨。



圈子不同,不必强融


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,为了融入某个圈子,有些事你明明不想做,但还是随着大流去做了,有些话明明说出来连自己都会觉得很恶心,但还是硬着头皮说了,有些观点你明明很不赞同,但还是昧着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去支持了。


这样的你,其实你自己并不喜欢。


我们常听人说一个人是谁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。


可是事实上,一个人如果不能真正地认清自己,硬往不适合的圈子里挤,不仅自己浑身不自在,还有可能被别人嫌弃和鄙视,最终,只能落得个身心俱疲的下场。


作家周宏翔说:“好多看起来的投缘不过是逢场作戏,有时候,一群人聊的事情,其实你根本不感兴趣,但是还是想要插嘴去附和,以为别人会因此而注意到你,其实到头来,都是自己在演独角戏。”


所以,思想不在一个高度上的人,就别去说服了,不适合自己的群体,就不要违心地恭维了。


不要做廉价的自己,不要讨好不同频的人,也不要去迎合看不惯的人,更不要把太多的人,请进你的生命里,一个人若走进不了你的内心,就只会把你的生活搅得一地鸡毛。


“价值观不同,一切示好都是一种错。”


圈子不同,别去强融,你努力去合群的样子,在别人看来,有可能只是笑话一场。


文/握书姑娘

#转载文章

2021年新的开始

 曾经写过一些文章,断断续续。已经删除了。这个blog分享的题材不设限。可以是投资理财,也可以是电影或者歌曲分享,或者是网络上的文章转载。不设限不定时,想写就写。纯粹做个记录

🎶可惜没如果🎶

 假如把犯得起的錯 能錯的都錯過 應該還來得及去悔過 假如沒把一切說破 那一場小風波 將一笑帶過 在感情面前 講什麼自我 要得過且過 才好過 全都怪我 不該沉默時沉默 該勇敢時軟弱 如果不是我 誤會自己灑脫 讓我們難過 可當初的你 和現在的我 假如重來過 倘若那天 把該說的話好好...